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具有科学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所以我们要学习并传承其中的思想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奋进新时代,向新时代经济思想的正确方向前进。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本期主播2022级金融学三班党员杨卓骜,下面我为您带来的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我们党始终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中,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二O三五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的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以下原则。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要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促进共同富裕,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实现十四亿多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